桥梁大奖
李守善,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曾任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教授级高工。坚持在桥梁设计施工技术一线,是我国大跨径斜拉桥设计的开创者、领军者和奠基人。主持设计的多座桥梁连续创造了国内第一: 1、20世纪70年代,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座超过百米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青岛大沽河斜拉桥;2、20世纪80年代,主持设计了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采用先进的“扇形、密索、A塔、五孔连续悬浮梁”体系,桥梁主跨220米,运用“内力平衡法”,提出跨中合拢的“顶撑方案”,提升了施工合拢精度,使我国斜拉桥首次突破跨径200米的大关,被《中国桥梁史纲》评为是中国早期斜拉桥建设的一个里程碑;3、1984年,主持设计了东营黄河公路大桥,为我国第一座正交异性钢箱梁斜拉桥,主跨288米,钢箱梁采用栓焊结合连接方式,填补了我国桥梁设计的一项空白;4、主持了京福高速公路济南黄河大桥的设计与施工,该桥主桥采用连续刚构——连续梁方案,在国内首次采用以设计为龙头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作为著名桥梁专家,参与了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西堠门大桥等多座世界级桥梁工程的技术审查和咨询工作,对我国中青年一代桥梁专家的成长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林国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第三届詹天佑成就奖。历任铁道部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中铁大桥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从事大型桥梁设计、科研、施工和技术管理工作38年,先后主持了钱塘江二桥、武汉长江二桥、芜湖长江大桥等多座特大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大力推动计算机桥梁辅助设计,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倡导因地制宜和技术创新,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我国桥梁建造水平,推动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桥梁科技事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退休后仍坚持在一线从事桥梁技术管理工作:先后在孟加拉帕克西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象山港大桥、广深沿江高速、福州平潭公路桥、汕头南澳桥、厦漳大桥、青岛海湾桥、辽宁营口桥和宁波大榭二桥等多座特大型桥梁建设中担任高级技术顾问,长年奔劳于多个项目现场,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为我国跨海大桥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出版了“从业五十年论文集”,该书对指导桥梁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下一代桥梁工作者留下宝贵的财富。
桥梁青年奖
韩 冰,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副院长。围绕桥梁结构长期性能演化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钢管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演变规律及计算理论、复杂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性能发展规律及计算方法、混凝土桥梁结构长期变形的随机计算理论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成果应用于青岛海湾大桥、沪通公铁两用斜拉桥等重大工程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北京交通大学智瑾奖和詹天佑铁道科技奖专项奖等人才奖励。
顾民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道路桥梁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特大型桥梁、公-轨共建双层高架等复杂工程设计与研究工作,主持设计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跨径桥梁8座、公-轨共建双层高架3座,并依托重大工程开展了一大批桥梁专业前沿技术研究,获得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设计等科技奖励共19项,其中全国和行业一等奖8项、省部级奖9项。主编行业及地方标准2项,参编行业标准4项,参编专著1本,公开发表论文20篇,获国家专利技术成果1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项。
董 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先后参与了南京三桥、南京四桥、望东大桥等多座长大桥梁的设计和科研工作,在锚碇基础、主缆锚固系统、悬索桥结构体系、悬索桥计算方法、波形钢腹板梁桥设计理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独立完成了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的悬索桥专用程序开发,首次提出了波形钢腹板梁桥顶底板参与剪力分配的设计理论方法,相关成果推动了长大桥梁设计技术发展,引领作用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王春生,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所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长寿命高性能桥梁结构理论、桥梁耐损性设计方法与安全维护技术研究,揭示了桥梁疲劳损伤机理,发展了耐损性设计方法,建立了疲劳损伤监测和评估理论,完善了组合加固技术体系,提出了钢桥冷维护方法,构建了长寿命高性能桥梁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在钢桥抗疲劳设计与维护技术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参与编制3部行业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1项(主持)。
潘 军,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从事一线桥梁施工技术管理工作20年,先后主持和参加了芜湖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孟加拉帕德玛桥等多座特大型桥梁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获国家级工法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把精湛的学识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解决了工程项目中的多项技术难题,优化了多项重大施工方案,为我国桥梁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铁道工程师奖
张国彬,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 助理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及科技研发、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了“铁路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铁路集装箱全流程监控系统研究”、“集装箱场站作业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化集装箱场站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获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集装箱场站作业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将GPS定位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集装箱场站作业相结合,填补了中国铁路集装箱场站作业的空白。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和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唐国荣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隧道评审和审查工作,积极参加技术科研攻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负责评审、审查了不同设计标准的隧道数千公里,根据各线隧道不同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指导设计单位优化调整设计方案,确保了隧道结构安全。参加了8项重大科研项目,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其他奖项5项。
吕宾林,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从事路基基床结构、地基处理、填料性质、沉降评估、既有线提速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客专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能测试分析,路基土工合成材料检测,铁路建设相关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编写试验研究报告十余份,发表学术论文8篇,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并获得火车头奖章。
刘 洋 ,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事业部经理 、工程师。 该同志工作10余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铁路货运相关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研发建设与运维服务等。曾作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参与完成中国铁路95306网、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等总公司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领域课题研究;曾获总公司和信息中心授予的多项荣誉。
何财基, 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在向莆铁路和拉林铁路建设中做了大量技术工作,获得陕西省BIM应用大赛一等奖,参与拉林铁路重点桥隧工程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风积沙、高地温、冰蹟层、岩爆、大跨度中承式钢管拱拱桥)并取得显著成效,率先推行隧道掌子面日报表制度,解决桥梁声屏障与接触网和桥上通讯缆线位置冲突等技术难题,发表论文6篇。
张树才, 京福客运专线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商合杭铁路芜湖指挥部指挥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任职以来,负责合福铁路隧道现场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了全部隧道安全进洞,质量、安全平稳有序,对隧道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技术进度稳定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任商合杭铁路芜湖指挥部指挥长以来,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安全、质量稳定,进度总体可控,实现了公司高起点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宋宗波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为西安客北环、郑徐高铁建设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专业负责人之一,作为主要参研人员参加铁路总公司2项重大科研课题和2项重点科研课题的施工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拥有优秀设计2项、优秀QC成果1项,6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火车头奖章。科研成果已经在郑徐客专、京沈客专等高铁项目上应用。
陈俊波, 郑万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副部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在10多个铁路项目建设中做了大量技术管理工作。参与郑万、郑阜铁路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为郑万、郑阜铁路完成阶段目标做出积极贡献。获得郑州铁路局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优秀项目二等奖、三级工法奖、郑州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多篇技术论文;参与了多项部省级科研课题研究;获得火车头奖章、路局先进生产者。
张乃乐, 黔张常(怀邵衡)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参与宜万线、沪昆客专、怀邵衡铁路建设。负责怀邵衡铁路技术管理工作,组织攻关高压富水富砂断裂密集破碎带断层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主持研发了“隧道纵向止水带夹具、可旋转铰接装置的二衬端头定型钢模板”等小型隧道工装设备,并在全线进行推广应用。获铁道科技三等奖一项、湖南省先进个人和五一劳动奖章。
杨 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参建武广、沪昆客专等重点项目,组织完成了武广客专接触网中外联合设计;优化了沪昆客专外部电源进线方案,解决了受限空间牵引变电所选址难题;编制了高速铁路电力及牵引供电设备维修参考手册;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三等奖各1项,部级优秀设计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火车头奖章等。
印建文, 成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在青藏、向莆、成兰等铁路项目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设计、施工技术难题的能力,技术管理经验丰富,重点在高原高寒条件下冻土施工及环境保护控制、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综合修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火车头奖章、四川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秀建设者等荣誉。
卫鹏华, 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全质量部副部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参与武广客运专线、甬台温客运专线、厦深铁路、福建双永高速公路建设及兰渝铁路建设管理,注重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省级工法等多项技术成果。在兰渝铁路建设中,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完成了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层)隧道和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等重大技术攻关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和较好成效。
郭星亮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参加了南广铁路、石长增建二线、沪昆杭长客专、京张高铁等项目施工建设。主持参与的多项科技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推广应用11项工法,获得省级工法9项。主持参与开发专利1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编2项铁路行业标准;先后获得“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张文格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曾参与苏嘉杭高速、南京三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合武高铁、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等项目,在移动模架、转体、高铁预制梁、复杂膺架、拱桥、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波形钢腹板桥、U型梁施工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撰写论文十余篇,获多项科技进步奖、中国中铁青年技术创新奖与管理创新奖、中铁七局首届十佳青年、首批一级专家。
张东风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铁路提速道岔、高速道岔及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的设计研发工作,多次担任原铁道部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特别是在我国自主研发高速道岔的项目中,担任42号、62号及12号高速道岔总图及结构设计项目负责人,对推动国内整个道岔行业的设计、制造及铺设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袁宝军,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工作以来,负责和参与了郑西高铁用60-18无砟高速道岔、自主研发客专时速250公里、时速350公里高速道岔、广珠城际60-12无砟单开道岔、香港地铁道岔、出口泰国、印尼、蒙古等产品研发工作;完成了道岔零件简统化,检测量具开发,机加工参数确定等工艺开发工作;完成了《铁路道岔参数手册》的编写、审核及出版工作。
杨文国,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主持了漳州至诏安高速公路A3标、兰新二线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沈阳地铁一号线4标、及贵广铁路岩山隧道、兰新客专西宁隧道、山西中南部通道铁路、赣龙铁路、拉日、拉林铁路部分重难点工程施工。获湖南、辽宁、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中铁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工法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叶康慨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主持建设的广州地铁越三区间盾构隧道获詹天佑奖,参与的《软硬不均地层及复杂环境隧道复合盾构的研究与掘进技术》获国家科技二等奖;《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顶管隧道修建关键技术》获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获总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连续8年获洛阳市优秀专家。
李治国,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曾参加渝怀、武广、京石、宝兰、兰渝、渝黔等铁路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北京和广州等地铁工程的科研、设计和施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参编国家规范3部、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2项、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为中隧一级专家,中国中铁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郑 明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 教授 。该同志多次在建筑施工科技创新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及国家级专利,成果丰硕,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中铁总公司青年拔尖人才、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个人、 “鲁班奖”项目经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上海建筑施工行业及股份公司突出贡献专家。
代敬辉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从事工程施工管理二十多年,先后参与京沪高速公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天津市海河隧道、天津地铁B1线、博鳌隧道等工程建设,个人先后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优秀项目经理、鲁班奖优秀项目经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称号;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刘云强,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处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是铁道建筑行业知名青年专家,主持完成了多项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在铁路站房、民用建筑、科研及项目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其担任常务副总完成我国高速铁路特大型站房通车第一站—武汉站,被评为全球最美建筑,先后获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奖、鲁班奖、改革开放35周年经典工程等奖项。
王立新,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长、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地铁结构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参与了西安、重庆、成都等十余个城市的地铁结构设计及技术管理,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解决了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复杂地层条件下多项地铁工程技术难题。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省部级以上优秀设计奖1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近20篇。
贾生旭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路基与轨道专业委员会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先后参加广深港高铁、佛肇城际、贵广高铁等工程建设,在铁路工程组织建设、技术研发,无砟及轨道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方面成绩突出。被评为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集团公司科技拔尖人才、中国铁建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开发,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发表论文7篇。
贾优秀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桥梁施工技术研究管理工作,先后参建了兰州小西湖黄河大桥、柳林高速公路、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站、沪杭客运专线工程施工,主抓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优化,重难点项目技术攻关,并参与编制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组织的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施工技术标准的制定。获中国铁建总公司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总公司优秀工法一等奖1项,国家一级工法1项、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创新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三等奖2项,先后在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王 伟,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了合肥南站、长春站改、厦门北站、望京B1区1-3号地工程、富力城A1住宅B2办公、松榆花园等多项工程,其中合肥南站获“鲁班奖”,厦门北站获“詹天佑创新”奖。主编一篇“国家级工法”,2次获“火车头奖”章,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1项、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奖3项、获实用专利1项。
王 鹏,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从事施工技术管理、设计和科技开发工作,是中铁十一局首批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及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第二批培养对象。率队突破东南亚首例薄壁壳模成套技术难题,先后参与多个国内重难点项目建设,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获专利软著近30项、科技成果8项,刊发论文7篇,获中施协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龙 斌,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参与铁建重工第一台ZTE6250型土压平衡盾构的设计工作,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全球首台套双模式斜井TBM,改变了国内外煤矿斜井施工工法、完成了国产首台敞开式TBM研发工作;负责管理TBM相关研发工作。
徐世锋,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大连研发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转向架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1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发,获得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主持研发的重载转向架为中国升级换代产品,技术世界领先。完成行业标准2项。获火车头奖和省劳模称号。获铁道科技二等奖2项、省科技二等奖3项、中车科技一等奖2项,北车科技奖7项。发表科技论文15篇。
王 威,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机车分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电力机车关键技术及整车研发工作,先后主持完成HXD3C、HXD3D、HXD3G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研制,搭建了时速120~200km速度级新型机车设计平台,多项新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期间发表专业论文11篇,起草制定多项国家及铁路行业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勾 波,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技术中心总体工艺部副部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作为CRH3C、CRH380BL、CRH380B、CJ-1、CJ-2、中国标准动车组总体工艺技术负责人,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1项、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北车科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4篇。
许 勇, 中车永济电机公司高级工程师 。专注于铁路及城市轨道车辆用牵引电机研制工作,主持完成了复兴号动车组、160km/h动力集中型动车组、3000马力调车、出口新西兰等多国多型机车、动车组牵引电机研制,创新研发1200kW永磁直驱牵引电机,实现永磁直驱技术国际领先;首次将阻尼技术运用在柴油发电机组上,有限降低发电机振动,克服高速柴油发电机组共振问题。累计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2项,中车科技奖4项,发明专利4项,独著科技论文1篇。
韩晓辉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整车高级主任工艺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从事不锈钢、铝合金车体工艺设计以及新加坡、香港地铁整车工艺设计工作。负责完成了10余项产品项目的工艺设计,推进了激光焊、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组织完成了不锈钢A型、B型地铁、干线客车激光焊车体的研制,同时负责四方股份工艺学科建设、EN15085焊接体系推进以及美国CWF认证等工艺工作。
倪宝成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设计部党支部书记兼副部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转向架研制领域工作,主持CRH6A、CRH6F及CRH2G型转向架技术平移;主持阿根廷宽轨转向架研制,获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PW-220K型转向架研制,获铁道科技奖二等奖;主持PW80E-Ⅱ型、CL242-K型、PW140E型转向架研制和推广,分别获中国南车科技进步一、二、二等奖。
黄 贵,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机车总体设计师 工程师 。该同志参与委内瑞拉机车、阿根廷机车、八达岭内燃动车、HXN5型机车等的设计工作。作为HXN5B型交流传动调车机车项目设计经理,负责该型机车的总体设计、需求调研、技术条件制定、整车方案、施工设计图纸、样车试制、整车型式试验、运用考核、机车拆检、项目结题。负责3000马力混合动力调车机车、俄罗斯项目机车研发。
方长征,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动分公司副总经理产品研发中心副总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装备制动系统研制工作,主持完成7项中国中车科研课题、1项铁路总公司科研课题,1项 863项目子课题。曾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南车科学技术特等奖、二等奖、湖南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获授权8项。
张 博,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机车核心部件研发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12V240ZJ柴油机用新型增压器项目”,获北车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6);“高速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装置研制”获北车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6);“大功率交流转动内燃机车柴油机增压器研制”获中车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排名4);获授权专利9项,均排名第1。
石 勇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网络控制部部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网络控制技术研发工作,主持了北京地铁6号线网络系统等六个项目,累计获中车科技成果一等奖(6/11) 、二等奖(4/9)、三等奖(3/6)、三等奖(3/7),铁道学会科技三等奖(6/10);“列车网络控制与监控系统TCMS”获2016年发明专利(1/3),共获发明专利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3项。
李 枫,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传动技术研发部动车齿轮传动系统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高速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开发工作,主持开发的高速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产品做到了全平台、全系列的覆盖,市场占有率超过70%。主持铁路总公司级项目3项、集团公司级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集团公司级科技二等奖1项,制订行业标准2项,获得授权发明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10项。
刘海涛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常年耕耘在变流技术领域研发一线,带领团队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垄断,建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牵引系统平台。实现自主变频系统集成技术、变流技术等核心技术在石油钻机、中央空调、矿卡和船舶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实现自主牵引电传动系统在高铁、城市地铁的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超过50%,形成数百亿的经济规模。
陈立华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信号院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牵头组织完成TB 10007《铁路信号设计规范》、铁路列控系统 (CTCS)总体技术要求》等多项行业标准。主持完成了沪宁城际、津秦客专、武汉、天津、杭州等多个客专枢纽信号系统集成方案制定工作,为中国高铁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牵头组织了C0+列控系统方案,为普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刘 贞,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主持完成DS6-80安全计算机平台开发工作,该平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直接替代国外同类平台。作为自主C3系统的地面核心设备,RBC、TSRS、CCS、ZC多个系统已经成功移植在该安全平台。基于该平台的RBC系统即将投入京沈客专应用、ZC系统将投入重庆地铁5号线应用。
蔡宏宇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铁路通信信号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工作,先后担任大秦线两亿吨扩能改造工程信号专业负责人、京沪高铁信号工程设计总体负责人、杭长和长昆(湖南段)高铁通信信号工程系统集成项目指挥长。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创的系统集成总承包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铁建设站后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 冲 ,北京通号国铁城市轨道技术有限公司系统集成部经理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从事10年信号系统设计,顺利负责完成了4条地铁线路的信号系统工程设计;从事5年信号系统集成,担任北京地铁8号线信号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并顺利开通;从事3年信号系统研发,参与CBTC系统应用及产业化研究项目,担任副项目负责人,所研发的全套自主知识产权CBTC已于2015年底首次投入运营。
裴晓磊 ,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工艺部副部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负责铁路通信信号控制系统产品产业化工艺设计与提升方面的工作,主导完成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ATP及RBC产品国产化的工艺制造、测试检验规范;主导建立了物料优选平台,实现了基于PLM设计平台的机电一体化协同三维设计;开展大量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基础性工艺研究工作,有效推进工业强基和智能制造进程。
杨 力 ,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担任2000A和多特征脉冲轨道电路产品负责人,将轨道电路产品加工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一个新高度,已获5项实用新型专利,覆盖全国铁路5000公里,形成产值15亿元;主持2000A室外设备监测及全通道智能诊断系统研发;完成铁道部组织的轨道电路防雷和电磁兼容性能平台搭建测试,提出的防雷改进方案被采纳并实施。
杨建国,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综合部综合处副处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参加的《铁路现代物流理论体系与集成技术》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发表了《北美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推进铁路客运持续发展的对策》等多篇专业论文;起草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实现“三个出现”常态化的意见》《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等多个重要文件。
孟凡峰,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客运营销处副处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编制全路多条客专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动车组交路;组织在客专实行日常、周末和高峰期开行方案;提出高铁动卧列车开行方案;多次编制全路调整图方案;多次编制全路春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提出利用高铁夜间天窗增开动车组临客,为全路春运奠定运力基础;参与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规划、建设和中国标准动车组研究。
安英霞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供电部副调研员、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从事牵引供电系统技术管理工作,全面参与京津、京沪等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建设工作,参与建立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及标准,对高速铁路技术目标全面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参与起草11项标准规范或技术规章;组织参与多项课题攻关项目,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专利2项,论文2篇。
宋 锴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调度部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在运输组织、挖潜扩能、铁路现代物流、路网规划建设等领域成果突出,撰写专题研究报告50余篇,发表科技论文12篇,会议交流报告10篇,获铁道科技奖二等奖1次、铁三院青年科技奖一等奖1次、优秀软件奖一等奖1次、中国中铁优秀工程咨询奖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开发信息系统3个。
杨鹏健 ,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建立了极限状态法设计体系,组织完成试设计和规范编制,实现设计方法与国际接轨;构建站前施工标准体系,涵盖普速、高速铁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开展高强钢筋应用试验,制修订了设计规定和通用图,促进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组织编制风险管理等规程,为大规模铁路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苗 蕾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副处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负责铁路总公司科研计划立项、软科学、节能环保课题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工作,推进相关课题成果转化应用,为铁路改革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管理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和铁路改革研究,相关成果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铁道环保奖1项,发表6篇论文,出版4本著作。
李 亮, 北京铁路局总工程师室科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技术规章基础管理、规章制定以及高铁开通运营准备等技术管理工作,解决了相关问题,为良好完成铁路运输任务、提高运输效率、确保运输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局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奖项17个,优秀青年工程师奖3次,个人记功1次,先进生产工作者1次。
李烨峰,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处科员、 工程师 。长期从事工务线路技术研究管理工作,参与《重载铁路延长钢轨和道岔使用寿命关键技术研究》等6项总公司科研项目。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组织完成了《铁路道岔折断及伤损监测技术研究》等26项科研技术攻关。获太原局科技进步重大奖6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发表科技论文9篇。
赵迎军 ,太原铁路局湖东车辆段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荣获各类重大奖项19 项,其中省部级成果6项,包括铁道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1项,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获路局科学技术进步奖13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路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8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赵文彬 ,太原铁路局调度所技术教育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曾参与“大秦线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研究”获铁道科技一等奖,并承担总公司“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大秦线开行3万吨组合列车运输组织方案研究”科研项目。曾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太原铁路局詹天佑专项奖以及太原铁路局专业技术人员奖——成就奖。
李雪鑫 ,呼和浩特铁路局信息技术所开发三部部长、 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信息化建设工作,主持并参与多个大型信息项目的研发,尤其在工务生产,物资管理和职教工作方面有杰出贡献,为铁路局节省上千万成本开支。其中研发的“工务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获得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一等奖,其它项目共获得铁路行业级二等奖1项,创新奖1项,获局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它奖项16项。
李习桥, 沈阳铁路局车辆处副处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始终站在动车组技术最前沿。对动车性能和故障规律全面掌握,组织沈局动车系统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在动车管理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应急指挥、故障分析、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显示出很高水平。总结出高寒高铁的管理模式,制定高寒高铁的11大类77项管理制度,为沈局高铁安全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丁道祥, 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从事铁路科研工作以来,参与、主持铁路总公司课题7项、铁路局课题22项。其中4项科研成果获铁道学会科技二、三等奖,6项成果获局科技奖,获6项国家专利。在国家级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隧道限界检测车”等多项成果在全路获得广泛应用。获“中国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等称号。
马迎胜 ,沈阳铁路局运输处副科长、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车务技术规章管理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现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调度规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等规章编写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接发列车作业》、《车号员作业标准》等行业标准和原铁道部职工岗位培训教材《信号员》的编写。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原沈阳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在国家核心级期刊独著发表论文2篇,在省部级刊物独著发表论文1篇,2010年被评为原铁道部铁路科技拔尖人才。
王宴平, 上海铁路局合肥货运中心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在货物装载、装卸机械化、集装箱运输等方面贡献突出,获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一等奖、局级科技二等奖各1次。主研铁总重点课题5项,主持路局重点课题1项,编写货运技术规章4项被铁总采用并发文公布、在全路应用,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14篇,取得国家专利1项,2017年被评为上海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局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高波 ,上海铁路局机务处副处长兼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机车检修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先后参与和谐型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研究、上海局机务系统“十三”规划的编制和审定等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其中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奖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计算机软件登记权证书1项,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2项,上海铁路局合理化建议一等奖2项。
周 斌 ,上海铁路局高铁运维技术中心动车技术分中心副主任、 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动车组运用检修技术研究攻关工作,在规章体系建设、检修工艺优化、前瞻性技术研究、信息化建设、典型故障机理分析等方面成绩优异,大大降低高级修的流水修和兼容修时间,为动车组修程修制完善、自主检修水平提升、检修成本控制等做出贡献,在全路率先搭建动车组健康管理及运维决策平台,是上海局青年科技人才。
徐伟昌 ,上海铁路局上海高铁维修段段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并致力于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修研究和管理工作,在无砟轨道修理、养修技术革新、高铁运维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是上海铁路局学科带头领军人。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获国家专利4项,出版著作1本,独著或合著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林 维, 南昌铁路局总工程师室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组织开展沪昆客专南昌西至宜春东段综合试验、赣龙高速铁路线间距等速度适应性试验等铁路总公司重大科学试验,均通过了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参加总公司科研课题《 LKJ基础数据管理及检验系统》,通过总公司结题验收。组织沪昆高铁、合福高铁、赣瑞龙铁路、武九客专联调联试,顺利完成相关工作。
钱立军 ,福建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平潭指挥部副指挥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针对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施工难题,与参建各方研究解决施工栈桥平台搭建、大直径钻孔桩施工、大体积围岩吊装下放、钢桁梁加工及运输吊装等难题,重难点均已突破,工程安全有序推进。参建工程2次获得鲁班奖和1次詹天佑奖,获得省部、路局多项荣誉;发表《铁路编组站大型组合道岔群敷设技术》等论文多篇。
庞 诚 ,济南铁路局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主持参加研究的“接触网温度在线监测系统”课题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安全运行可靠性,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与多项攻关课题的研究,6项成果获得了科技奖励,其中2项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三等奖,2项济南铁路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济南铁路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瑞军 ,济南铁路局济南工务机械段、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围绕铁工务工程创造性开展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铁路新技术开发应用,先后主持承担了多项总公司、路局科研计划和重点课题,多次成功解决工务机械车急难问题,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和多项科技成果,主持的大型养路机械电气系统在线检测与远程服务平台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并在省部级刊物公开发表多篇论文。
高 军 ,济南铁路局机务处处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围绕机车检修、运用开展了多项课题攻关,其中“机车辅助操控系统”被推荐申报铁道学会一等奖;获国家科技成果1项,铁道部科技奖1项,路局6项;在研总公司课题2项、路局6项;国家专利3项;公开出版专著书籍2本,论文3篇;多次被评为路局专业带头人、“1231”骨干人才称号、总公司“百千万人才”推荐人选。
陈 杰 ,郑州铁路局总工程师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担任郑西和郑徐客专联调联试常务副指挥长,组织郑西和郑徐客专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工作;组织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运行考核试验,总工室荣获2016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等荣誉;曾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组织编审《郑西客运专线新技术新设备概论》。
汤太平, 郑铁安全监管办机车车辆验收室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先后参加了铁路货车提速等十多项改造工作,编写了货车厂段修工艺标准,发表了《关于货车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的优化设计》等6篇论文,取得了《免拆集便器的客车车钩及缓冲器拆装机》等8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发明专利,获得了3项局科学技术进步奖及1项铁道科技奖,为铁道货车检修工装及质量安全的不断提高做出了贡献。
夏福坤 ,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工程机械研究所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设计开发的多项产品均为国内铁路工务、供电系统运用最广泛、效率最高的车辆,为铁道装备更新,提高运输速度做出了卓越贡献;完成了20多种新产品的研发,多项为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省、市及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持有1项发明、10项实用新型专利,起草行业标准TB2962,出版《高速铁路轨道车司机岗位培训教材》。
吴燕星,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车间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自主创新研究“人机网精测精捣法”,荣获“全国铁路党内优质品牌”称号、全国铁道科技奖三等奖;曾授予铁路总公司 “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广铁集团 “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铁路五四青年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钟志旺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电务段车间主任、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道信号设备维护和施工,先后参加京广线茶白段“三改四”、衡阳站联锁大修、武广客运专线、沪昆高铁杭长段等施工,注重技术改进和先进方法运用,参与铁总重大研究课题2项、重点课题1项,主持铁路局研究课题1项;获铁道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EI检索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参与编写铁道信号专业书籍3本;担当行业科技技术评审专家3次;广铁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张登恩 ,南宁铁路局柳州机务段工程师 。该同志一直从事机车检修工作,解决许多机车在运输、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参与或主持完成多项技术改进及科技项目;多年来共完成局级科研项目2项;获得全国铁道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项,局级成果奖3项;获得局级技术改进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2篇,2016年被评为南宁铁路局先进生产工作。
林 敏, 南宁铁路局信息技术所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善于开发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系统,特别在铁路运输和货运相关系统的数据挖掘、延伸开发方面,成绩斐然;作为重要研发人员研发的货运营销决策系统获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路局推荐参评铁道科技一等奖;主持研发的货运营销评价系统曾获得铁道科技三等奖、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曾获得三个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其它多项奖励。
邓卫东, 成都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发二部部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主持完成了12项软硬件系统和重点项目,在风险防范卡控、考核管理、安全防范都方面起到了创新性的效果。其中获得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个人先后获得2015年成都铁路局先进工作者,2016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王明涛 ,昆明铁路局玉溪供电段副段长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一直从事铁路牵引供电技术管理工作,具备较深的铁路供电理论知识和注重应用科技手段解决现场存在问题的能力,积极研究探索铁路供电领域、特别是高铁供电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牵头组织《接触网恒张力放线装置》等多项课题的研发并多次荣获省(部)、局科技奖励和国家专利,为云南高铁顺利开通做出了突出贡献。
杜卫萍 ,昆明铁路局货运营销中心客服部部长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铁路货运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中国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95306语音平台升级总体方案、铁路货运票据电子化等研究工作,其中“中国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荣获铁道科技特等奖。主持或参与总公司、铁路局科研课题12项,管理课题5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铁道科技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技二等奖1项,以及全国铁道企业管理现代化一等创新成果。独著发表科技论文5篇。
侯江涛, 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参与了“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方案”项目,2007年通过了铁道部基础部的审查,取得6项专利;参与了智能型铁路信号电源屏的研制,2010年取得了铁道部的行政许可;参与了高阻电抗器项目的研发,2010年通过了铁道部基础部的审查。主持了基于光通信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的研发,于2011年通过了铁道部的审查。
徐唐桥 ,西安铁路局电务处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组织了11项总公司技改项目,获运输局的通报嘉奖,参加了10条高铁(客专)的联调联试,攻克了技术难题80余项,克服了验收问题25000余件;获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主持(参与)了局科研7项,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铁道学会三等奖、1项获局二等奖、3项通过局鉴定,发表论文5篇、获奖3篇。
张建忠, 青藏铁路公司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主要从事计划统计、总工室、职工培训、信息化等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参与重大综合性环境保护与风沙防治等课题研究,获青海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组织完成《青藏铁路》运营管理卷、《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评价总报告》的编写工作,并在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徐登元 ,青藏铁路公司总工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于高原铁路工务设备养护维修、工程建设以及规章、前期、科技管理等工作;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先后主持、参与青海省、总公司及公司科研课题20项,其中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3年被青海省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授予为“评标专家”,并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学术论文。
刘小平 ,青藏铁路公司工务部高铁技术室主任、 高级工程师。 该同志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主管线路大修工作,后期主管高铁线桥隧维修工作。为了减少格拉段养护强度,调试移动式气压焊接设备,参与两个科研课题研究,组织格拉段换铺无缝线路施工;组建兰新客专介入、验收、联调联试;研究钢轨廓形与动车组车轮的匹配关系;组织兰新客专线路、桥隧设备维护;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刘文强 ,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务处检修科副科长 、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机车检修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了乌鲁木齐局和谐型机车修程修制改革,建立了和谐型机车段级修程检修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组织技术攻关,解决机车重点、难点质量问题。先后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1项、乌鲁木齐局科学技术奖6项。获路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称号。
陆 超 清华大学电机系
主任助理 副教授 从事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池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一等奖等奖励。
董大明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
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2009年以前从事红外光谱系统研制,为国防和安全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之后将研究目标转向现代农业,以红外与激光光谱学为理论,致力于农业环境的精细化监测技术,在探测灵敏度、响应速度、监测尺度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获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入选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
黄 中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从事洁净煤发电技术研究,主持参与国家及企业课题60余项,起草行业标准8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篇,授权专利48项。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先后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刘亚辉 清华大学 副教授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在人-车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做出重要成绩,提出了基于固有路感的转向辅助系统设计方法和基于驾驶员运动机能学的转向操纵舒适性评价方法。发表论文61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
北京青年科技奖
毕天姝,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教授。 从事电力系统保护控制研究,发明了电力系统高精度动态相量测量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提出了基于波形特征的保护新原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刘晓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主要从事建筑节能与暖通空调研究,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溶液除湿关键装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负责和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7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与学会科技奖励。
刁 美 ,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主任医师 副教授 。创新胆道和肛肠畸形理论和技术,首创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胆囊结肠Y形吻合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I期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肛门成形术,改善疗效。发表SCI论文26篇,总影响因子136。获妇幼健康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13项。
王泽强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设计、施工、监测及BIM等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主持或参与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经费达16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0项,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4项省部级科技奖;以科研成果为依托,完成了250余项实际工程应用,合同总额超过2.5亿元。
冯 鹏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致力于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的技术与理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13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等奖项和荣誉。
郑洪坤, 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首创SLAF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大型复杂基因组装技术以及可实现基因大数据挖掘生物云平台技术,成功完成猕猴桃、芥菜等数十种大型复杂基因组组装及数百种物种的功能基因开发、遗传进化及表达调控研究等基因分析工作。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1篇。2015年入选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
程昌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教授。 提出空间数据库系列新理论,开展多尺度、多要素地理系统识别与分析研究。发表专著2部、论文70余篇(累计引用1679次),其中SCI/SSCI/EI收录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编制国家标准5项。获中科院北京分院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颁发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吴 剑 ,首都体育学院教师、 副研究员 。从事与运动能力及特殊表型相关的分子标记及机制的研究,参与建成我国第一个优秀运动员基因和永生细胞库,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促进体医融合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17年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北京“高创计划”,并被授予北京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称号。
邱丽荣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从事激光共焦成像/检测理论、技术及仪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国防技术基础等项目10余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家自然基金优青资助。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6项。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
张建华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ITU-R 5G信道模型起草组主席。从事通信学科的信道特性探索和理论建模基础研究,学术成果和系列标准被国内外通信科研人员广泛使用,自主研制的信道仿真仪销售海外。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次、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40项。
彭海琳 ,北京大学 教授。 从事新能源材料物理化学研究,实现了高迁移率二维晶体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新型光电器件应用。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申请与授权专利35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Small全球青年科学家创新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木材科学技术奖
陈勇平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项目以古建筑木材的材质测评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采用创新的研究手段,在木材内部缺陷以及残余强度评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实现了古建筑木材内部缺陷的快速识别和定量表征;此项研究首次将雷达扫描技术引入并进行木材内部缺陷评估,使得古建筑木材内部缺陷的检测技术上升到一个完全无损的高度。研究成果可应用木结构领域,服务于木结构古建筑及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设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杨淑敏,国际竹藤中心科研人员、 副研究员。 采用纳米CT、高分辨光谱和纳米压痕技术从微纳尺度创新性地获得了竹材细胞壁特性和木质素微区分布,解译了细胞壁力学行为的演变及其适应性机制;研发的自动识别木材内部结构和缺陷的CT检测技术,有助于指导木材工业合理下锯,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利用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获得了木竹材三维微观构造、水分移动、胶层分布、防腐剂元素分布及纤维素结构的变化特性,有助于解析材料仿生特征,优化制造工艺,增加耐久性,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木材科技教育奖学金
陈双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遗传育种专业,2015级博士二班。 参与导师课题组的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三篇,第二作者SCI论文一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次,做会议报告2次,学术论文获得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届青年论坛“大北农杯”优秀论文三等奖;获中国林科院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亚林所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积极参与院所元旦晚会和亚林所秋季运动会。
陈美玲, 国际竹藤中心, 2015级木材与科学技术。 科研作风严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 2篇,EI 2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项。作为国际竹藤中心第十届研究生会主席和团委宣传委员,积极组织各项活动;获得国际竹藤中心“优秀共青团员”和五四羽毛球比赛“优秀奖”,中国林科院“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和“优秀研究生”。
侯俊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木材科学与技术,2015级博士二班 。课程成绩为86.6分,发表文章7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参加企业实习1次,参加学术会议3次,做学术报告2次,荣获“优秀研究生”等7项奖项。作为2015级博士2班党支部宣传委员,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开展支部活动4次并完成宣传工作,积极参加新生篮球赛、元旦晚会、我的责任征文活动等实践活动,荣获“优秀节目奖”等3项荣誉。
刘美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研方面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EI收录一篇,正在投稿SCI两篇。会议论文6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排名第三;参与制定标准两项,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六;参与国内学术会议8次,其中作会议报告2次。获得中国林科院一等学业奖学金;木材工业研究所梦天奖学金、东阳企业奖学金和太尔奖学金;中国林科院“优秀研究生”称号等。
汪 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015级博士。 入学以来,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发表5篇SCI并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获得“林科院优秀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宋湛谦奖学金”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课外组织的多项体育活动,如“迎新篮球赛”等。
许冠堂,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保护专业,2016级硕士三班 。以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 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论文一篇。获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林科院学业一等奖学金。积极参加院里举办的活动,获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举办的定向越野比赛“冠军”、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举办的定向越野比赛“季军”、中国林科院“迎新杯篮球赛”团体第三名。
周贤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木材科学与技术,2015级博士二班。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 1 篇,EI 1 篇,CSCD 1篇);以第二、第三作者发表论文4篇;发表会议论文1篇。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中国林科院研究生羽毛球赛团体冠军、中国林科院学位证书设计比赛三等奖,中国林科院研究生乒乓球赛团体冠军和单打亚军。担任博士2班党支部书记。
张雪霞, 国际竹藤中心, 木材科学与技术,2016级博士 。硕博连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4篇;以第二作者发表SCI 5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4次,其中做会议报告3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林科院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出国留学人员,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一年;获国家林业局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混合双打第三名。
工程教育学生奖
申婉玉, 中共预备党员,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土木1508班。 大二学年,共获五项校级竞赛奖项、两项国家级竞赛奖项。积极参与从校级到国家级的“茅以升公益桥”设计赛,并获得成绩。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道砟飞溅的机理,暂被定为市级项目。获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积极投身学生工作,以院学生会副秘书长的身份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林嘉勇 ,共青团员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土木2016-01班。 勤奋刻苦、态度端正,曾获特等、一等综合奖学金;经常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2016“设想家”模型制作竞赛三等奖等;积极参与社团组织工作,现任校级社团自我成长与发展协会媒宣部部长及茅以升学院唐臣人·新传媒新闻网络工作室新媒体部副部长。
王 睿, 共青团员, 同济大学, 2015级土木工程3班 。参与并完成了校数理强化创新实验区计划,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参加学术竞赛和中韩学生暑期文化交流活动;在班集体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习上善于研讨,生活上乐于助人,在班级同学中获得了良好口碑。广泛参与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和校内义务献血方面工作成绩突出。
张 颖, 中共党员。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丁大钧班。 成绩专业排名第一,参加两项科研项目,受理国家专利一项,发表论文两篇;参加了多个学科竞赛并获奖;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成功申请CSC项目到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半年;凭借优秀的成绩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保研到清华大学土木系。曾担任多项学生工作职务、热心公益。
崔 硕, 共青团员, 天津大学 ,土木工程三班。 任2016级土木三班学习委员和2017-2018年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学生发展中心部长;获2016年天大好口才演讲比赛十佳选手、2016年回访母校实践校级“回访母校三等奖”、“回访母校新媒体奖”、2016-2017年建工学院学生会优秀干事和全运会特殊贡献奖等奖项。参加过“茅以升桥梁设计大赛”、鸿泰乐儿养老志愿、“靖江杯”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
孔思宇 ,中共预备党员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43班。 历任结43班团支书、土木系团委副书记、理论与实践中心副主任、校团委学习实践部TPAC组组长。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清华大学科学创新奖、清华大学学业优秀奖、清华大学社会工作奖、国家奖学金、清华之友-罗建一等奖学金、清华之友-郑格如奖学金、山西佳维奖学金等。
刘奂孜 ,中共党员, 河海大学, 2014级,土木工程6班 。现任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国际学生组织河海大学分会主席,曾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曾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项目结题优秀;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在“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奖”评审中荣获一等奖、多次荣获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
田 雨 ,中共预备党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1532102班 。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二,多次获人民奖学金;曾获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全国二等奖、五四优秀团员、校三好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奖;任班级学委,带领班级获校“优良学风班”荣誉。大一年度项目“高效热传导材料对混凝土导热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获二等奖,目前跟随导师进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课题研究。
康祺祯 ,中共党员, 浙江大学 ,土木工程(卓越)1401。 三年学业综排专业4.9%,获省政府奖学金、唐立新优干奖学金等十余项奖学金。入选香港大学百年土木未来学者;负责两项省创项目,一项SRTP项目;4项国家专利,一篇中文核心论文在审,均为一作。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现任浙江大学学生会副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浙大分会主席,土木工程卓越班班长。
铁道教育希望之星
乔 峥, 中共党员 ,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信号,1401班 。学业成绩优秀,连续三年获得二等学习优秀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曾获詹天佑奖学金;积极科研实践,曾获北京市电子设计大赛校内赛三等奖和市赛成功参赛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并参加全国赛;大三学年保研至轨道交通与控制国家实验室跟随唐涛老师进行研究,现进行“CTCS3+ATO”测试项目ATO车载设备测试。
刘佳琪 ,预备党员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学1501 。担任交通学1501团支书、院团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2016―2017学年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学习成绩专业第四,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支书等荣誉称号。学习刻苦,积极参与科研,获得多个奖项;乐于奉献,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吴鸿宇, 中共预备党员,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土木1503班 。大二学年担任院特研联络部副部长及土木1502团支部书记,所在支部连续两次获院十佳团日、校甲级团支部及北京市先锋杯团支部荣誉。学习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二学年,学分绩点4.27,专业(桥梁)第一,思想测评满分,年级第一,综合成绩年级第四;大学前两年累计获得奖学金六项,国家级奖项两项,校级奖项十余项。
李名语 ,共青团员 ,西南交通大学 茅以升学院,2014测绘类 。大学期间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曾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茅院唐臣奖、特等综合奖学金等荣誉,在班级曾担任文体委员一职,为班级工作做出了贡献;在外语方面特长突出,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英语竞赛奖励。
罗文森, 中共党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4级茅以升班。 勤奋好学,追求上进,曾获国家奖学金1次、特等奖学金1次、一等奖学金4次;获茅以升学院一等游学奖学金3次,曾赴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国立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在校担任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等职务,获 “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以及“唐臣奖”等称号。
王宗为, 共青团员,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交运2016-1班 。担任班长,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成绩优秀,曾获校特等综合奖学金,一等综合奖学金。热爱科创竞赛,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五一杯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校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校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
田文博, 预备党员, 同济大学 2015级,土木工程5班 。赴西部参与暑期调研,采访在基层和重点企业奋斗的同济校友;赴云南云龙县支教,为孩子们点亮梦想献力。曾获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军政训练优秀学员、军政训练优秀随训教师、“卓越工程师先锋行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班长连续两年带领班级获得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和“卓越工程师先锋行动”先进班级称号。
周文鼎 ,共青团,员 同济大学 2016级,土木工程1班。 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班级内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校内外多项奖学金;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第二名。主动参与志愿活动,无偿献血与“彩虹笔”自闭症儿童陪伴项目等,组织策划班级心理剧排练与拍摄,在同学中评价较高。
冯富人, 共青团员, 同济大学, 2014级轨道交通(创新实验区。 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三年均获得同济大学校学习奖学金、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校数学建模二等奖等奖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2017F1中国大师赛志愿者、草莓音乐节志愿者等活动,服务社会。
周冬秦 ,共青团员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茅以升班 。大一学年绩点排名全年级第二,大二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曾宪梓教育奖学金等奖项,并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专业内科研,与导师共同研究发表论文,担任院内新生班指导;参与大学生英语竞赛并获得国家级奖项、大三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被评为“校三好标兵”。
方 周, 共青团员 ,东南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茅以升班 。始终保持勤奋刻苦,乐于钻研,一丝不苟,追求创新的学习作风。曾获得东南大学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优秀奖等优秀成绩和国家奖学金等各项奖项荣誉。
张珺玮 ,中共党员,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茅以升班 。大一、大二担任东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校学生会干事,大学三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以及学科竞赛、创新竞赛等奖项;学习成绩优秀,专业前三;大学期间曾多次参与社区及学校志愿活动,并组织策划学校学生活动,效果良好。
卢晨光, 中共党员, 大连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国际)14班 。作为大连交通大学特色精英班的一员,现任班级生活班长。保送至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方向直博研究生,2017年11月前往东京都市大学进行访问交流。曾获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Robomaster机甲大师”北方赛区冠军、大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大连市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累计获得奖学金近3万元。
焦浩鑫, 中共党员, 大连交通大学 ,工程力学14班。 现任班级班长。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曾获2014-2015年度省政府奖学金、2015-2016年度国家奖学金、2014-2015年度大连市三好学生、连续三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获得市一等奖。
龚 琪, 中共党员,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天佑1401班 。入学以来,一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为一名预备党员;大学前三年, 纯成绩为91.16, 年级排名第8/420。大一任职于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大二起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兼心理委员;在院运会、校运会中均取得过很好的名次,
符云集 ,入党积极分子,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天佑1501班 。曾参加中南大学“左家垅爱心家教”活动、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H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赛区二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三等奖、中南大学“重己怀人,协心同行”校心理短剧大赛二等奖、中南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物理竞赛校三等奖、获国家奖学金。
孙仕林, 入党积极分子,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天佑1501班 。在思想上追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于201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学以来保持加权成绩、综合测评排名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学年特等奖学金等;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学术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担任学生工作等形式为他人服务,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好评。
张松亮 ,中共预备党员 ,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1501班 。身为预备党员,政治上信仰坚定、立场明确。作为班级学习委员,第一、第二学年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名。连续两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教育部国家奖学金;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以及2017年度甘肃省三好学生。
张晨宇 ,中共预备党员 ,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1504(茅以升)班 。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主动、成绩优异,并不止步于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更具有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省结构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均有优异成绩,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并主持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
吴煜婷, 预备党员 ,石家庄铁道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试1402班 。入学起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茅以升班,大学期间不懈努力,连续4 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曾参加结构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河北省力学竞赛个人特等奖,并代表学校在团体赛中获得特等奖。曾获河北省三好学生称号;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学院篮球队的训练,多次代表学院参赛。
朱驻军 ,共青团员 ,石家庄铁道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1504。 期末考核成绩一直位于班级第一,专业前五,学院前十。荣获校级“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积极参加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河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在学校组织的诸多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多次获得二等奖。
周佳新 ,中共党员 ,华东交通大学, 201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等国家级五项,省级以上十三项奖励;核心期刊《公路》发文一篇,申请数项专利。任电子科技协会会长期间,协会省级以上获奖较上年度增长一倍。组织志愿服务数十次,五四科技展中,省委书记莅临指导并夸赞。
王明晟 ,中共预备党员 ,华东交通大学 ,2014级软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成为预备党员;先后担任班级班长和学习委员,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每学年专业成绩均名列专业前两位,且均获得高等级奖学金;经常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与创新活动,国家级以上奖项四项,三项比赛中担任队伍队长,一项软件著作权为唯一申请人。
贾继伟, 中共党员, 唐山学院 14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1班 。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国家奖学金、河北省三好学生、“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科学奖”专业基础竞赛二等奖、河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三等奖、首届“中朗德”杯河北省大学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竞赛特等奖、“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创翼之星”荣誉称号、2016年河北省主题实践活动优秀实践队员等。
李静静 ,预备党员 。唐山学院, 14自动化1班 。思想政治方面,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于2017年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学习方面,勤奋刻苦,获得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2017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省级特等奖,国家三等奖,唐山学院电子竞赛三等奖;工作方面,认真负责,努力做好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翟乃文 ,共青团员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1312 。建筑1312班班长,曾任校广播台副台长、院团委副书记等职。曾带领班级获省先进班级体荣誉;个人获评校“好青年”、五四青年奖章等。曾获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获校特、一等奖学金;竞赛作品获全国一等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曾获省级暑期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评苏州国际马拉松等活动的优秀志愿者等。
许柳韵, 共青团员 ,苏州科技大学 ,土木1411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校综合特等奖学金、2016-2017学年国家奖学金;积极参与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挑战杯”等竞赛,获“挑战杯”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在国家级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郭启能 ,入党积极分子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茅以升桥梁1601班。 入选校“英才计划”,担任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引航沙龙嘉宾,参加了茅以升夏令营;通过英语四、六级,获全国大英赛和茅以升公益桥设计竞赛一等奖、春慈奖学金及院、校级奖各5项,被评为校级优干和科创先进个人、市级创新先进个人,大一学年综测专业第一,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篇。
张昊楠 ,中共党员 ,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茅以升桥梁1501班 。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科技竞赛方面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茅以升公益桥设计竞赛二等奖、结构设计竞赛校内选拔赛特等奖等;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精神,本科阶段跟随导师参与科研项目,已发表论文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姜睿曦 ,北京市第二中学 ,获奖项目名称:手语灵巧手
李国良, 白银市第八中学,获奖项目名称: 电磁驱动仿生机械手臂
李鸿德、卢振玮、谭浩然, 慈幼中學,获奖项目名称:eArm
何文骏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获奖项目名称: 基于Android的中小学生手机上网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孔祥华, 合肥市第一中学 ,,获奖项目名称:青少年坐姿微动作识别与分析系统
乔一涵, 合肥市第六中学 ,,获奖项目名称:新型便携式自主视力检测仪
彭 爽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奖项目名称: 气动肌肉上肢助力外骨骼系统研究
符 津, 琼海市嘉积中学,,获奖项目名称: 多级脉冲式电磁加速推进器
王子卓, 上海市实验学校,,获奖项目名称: 基于位权凸轮组合方式点显的盲文电子阅读器的设计
周江盟、林湘祺、胡开域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奖项目名称: 桥墩受损实时撞击波智能警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