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第三届全国高校“茅以升班”经验交流座谈会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茅以升班”旨在以茅以升先生的工程教育精神为思想内核,实施英才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目前,全国已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等十所高校先后建立了“茅以升班”。本次会议得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市教委的高度重视,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吴刚、市教委主任周旭会见了与会专家。欢迎仪式由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王智祥教授主持,校长唐伯明教授致辞。
在专题论坛上,香港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秘书长茅玉麟作了“浅析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的主题报告。针对当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应该摒弃“填鸭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进而加强理论培养和实践教学。她还分析了茅以升先生对工程教育的反思,以茅老主持钱塘江大桥建设、践行工程教育改革为例,阐释了“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副处长侯永峰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实施背景、重点任务、主要目标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他认为未来的工程人才不但要具备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还需具备跨学科学习、研发能力,具备人文情怀和综合能力,在创新、领导、终身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以适应多元文化环境需要。他谈到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在于四个方面:一要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研究型教学;二要加强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三要扩大对外开放,吸取国外成功经验,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四要从学校层面做好配套工作,提供校企合作的平台,完善学生选拔制度。
香港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副主任、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提出“大工程观”,认为是集工程技术与包含环境、经济、人文、审美等要素的工程伦理、工程哲学、工程社会学、工程美学为一体的“超越”。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挑战,工程教育实践中“大工程观”需要将工程素质的培养纳入素质教育框架,促成三个转变:从“学科为本”回归“学生为本”,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宗旨;从“传授知识”到“提升素质”,改变灌输式教育;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在内的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冯鹏曾作为指导老师参加了第一座“茅以升公益桥”的建设。他作了题为“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思考与教育实践”的主题报告,认为工程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于让知识从“传授”变为“发现”。他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展示,认为“创新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想’起来,思考并形成想法”。在他教授 的《混凝土结构》课上,学生有的制作出“三国杀”版混凝土知识大比拼,有的以他的头像设计了“冯鹏大战混凝土”游戏。一位沉迷游戏、成绩靠后的学生因为他的课变得自信,在课后给冯鹏教授发来感谢信:“我突然想往上爬爬,看看高处的风景。”
此外,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教授、天津大学求是学部党总支书记单小麟教授、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峰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徐炎章教授分别作了“弘扬茅老精神,培育创新人才——重庆交通大学“茅以升班”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天津大学茅以升班探索与实践”、“茅以升公益桥建设践行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的经验”和“论述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特色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题报告,得到与会教授的高度评价,受益匪浅。
交流发言围绕研究和探讨各高校“茅以升班”如何体现“茅以升先生工程教育思想”及贯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展开,由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谈振辉主持。与会专家、教授纷纷发言,大家就“茅以升班”的培养宗旨达成了“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参与‘茅以升班’教学工作”和“建设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师资队伍”等八项共识。对今后“茅以升班”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附各高校“茅以升”班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附件一:高等教育司理工处《产学合作,共同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附件二:清华大学《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思考与教育实践》
附件三:南开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向何处去? —我的浅见》
附件四:中南大学《全国高校“茅以升班”经验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
附件五:天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附件六:北京交通大学《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大学生成才》
附件七:重庆交通大学《弘扬茅老精神 培养卓越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