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
肃北 梦柯冰川
甘南黄河上游玛曲
世界文化遗产 天水麦积山
张掖湿地公园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
祁连山
中国古代伸臂木梁桥最早出现在:甘肃
而中国的伸臂木梁桥,似乎最早就是出现在西北地区。历史上名气很大的几座都在甘肃,如阴平古道上的文县阴平桥、兰州握桥、渭源灞陵桥等。下面就要为大家介绍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上占重要一席的伸臂木梁桥。
中国古代的伸臂木梁桥
在古代中国,造桥以木居多,常用者就是将木头(圆木或方木)架在石墩或木墩上,形成木梁桥。不过,若想用较短的木头搭建起一座跨度较大的桥,那就得花费一点心思了。为此,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木桥,其中就包括独创的伸臂木梁桥。
伸臂木梁桥
木板桥面有一种特殊结构的是“伸臂桥”,即从桥的两端各伸出一段短梁,在两短梁之间,安上一段长梁,以期延长桥的跨度,如兰州的“握桥”。
--- 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的伸臂木梁桥,似乎最早出现在西北地区。相传在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邓艾与其子邓忠率部从临洮南下攻蜀,在花石峡口(甘肃陇南宕昌县官亭镇)修造了一座伸臂木梁桥。因这桥为邓艾父子所造,故名邓邓桥。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这桥进行过最后一次修葺,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桥。图1所示为今天在原桥位附近的仿制者,桥跨23m。
关于伸臂木梁桥的确切文字记载,出现在南朝宋(公元420年~479年)新亭侯段国撰写的《沙洲记》中,其说“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百五十步,两岸累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勾栏,甚严饰。”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这桥修建于南北朝初期,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古什群口处跨越黄河。
结合图1来理解《沙洲记》中对“河厉”的描述,可以看出伸臂木梁桥的构造特点是:按由短到长、由下至上的次序,将木头沿桥纵向水平摆放(或向上斜置),层层向河心挑出,形成伸臂叠梁;伸臂的岸侧端,需采用不同方式固定于岩体或台座;两伸臂的河侧端之间,再搭建长木相连。这样的构造,除了材料不同之外,与后来带挂孔的悬臂梁桥相差无几。
而历史上名气很大的几座伸臂木梁桥,都在甘肃,如阴平古道上的文县阴平桥、兰州握桥、渭源灞陵桥等。阴平桥位于文县玉垒乡冉家村关头坝,桥一端是素有“陇蜀咽喉”之称的玉垒关。这桥的始建年代应早于邓邓桥,清代重修时仍为单孔伸臂木梁形式。20世纪70年代,随着碧口水库的修建,当年的古桥、雄关和栈道遗址统统没入了水底。1988年,此处建成关头坝大桥(跨径180m的双链式钢桁梁悬索桥)。
图2 兰州握桥(张佐周,1934年)
西津桥在甘肃兰州,俗名卧桥或握桥,在阿干河上,是“伸臂式”的木结构桥,其木梁由两岸伸向河心,节节挑出,在河心处,于两边挑梁上铺板,接通全桥。传说这桥建自唐代,经历代重修,现存的是公元1904年重建的。
---茅以升 《名桥谈往》之技术上的名桥
兰州握桥(图2),相传始建于唐代,仿吐谷浑的“河厉”而建,跨度约22.5m。明永乐年间及清代多次重建。该桥在1952年拆除,现兰州水车博览园内有仿建者。
灞陵桥(图3)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919年仿兰州握桥再建,1934年重建。历史上不少名人(左宗棠、蒋介石等)曾为此留下墨宝,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握桥和灞陵桥易被误以为是木拱桥,大概是因为其伸臂为斜置(好似木制的叠涩拱)、且在桥外侧设置了拱状的挡水面板所致。
渭河
清源河是渭河的南源
图3 渭源灞陵桥
西部奇构灞陵桥,位于甘肃省渭源县县城南河滩清源河上,号称“渭水长虹”(孙科题碑)、“渭水第一桥”(原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题),当地民众也叫“屋桥”、“握桥”、“卧桥”或“木握桥”,是我国典型的伸臂式木廊桥。
灞陵桥全长约40米,高15.4米,宽4.8米,曲跨29.5米;桥底部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纵列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梯级飞拱,桥身高耸;
桥上廊坊每间3米宽,共13间52吊柱,由14排吊柱提挂,每排4柱,两两分置,形成双侧挂栏;桥面由中道与双侧挂栏共3部分组成,中道宽3.2米,挂栏各宽0.66米,成踏步状通道,桥面总宽4.52米;桥两端各有桥台,与桥身连成一体,既为通道,也是厅间,四角斗起脊耸兽飞,琉璃瓦顶,彩绘绚丽,典雅秀美,朴实文静,远眺似巨龙凌空;
1981年,该桥由于高超的建构艺术和科学价值,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古桥 霸陵桥
除西北地区以外,在西南藏区,现也保存有不少伸臂木梁桥。图4所示为四川阿坝、甘孜、凉山和西藏林芝等地的几座伸臂木梁桥。最为有名的,是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乐安乡境内横跨雅砻江的波日桥,见图5。这桥建于元末明初,1844年重建,1933年之后多次进行维修,是目前保存年代最久、跨度最大(主跨35.6m)的伸臂木梁桥。
图4 藏区的伸臂木梁桥
雅砻江
组图5 新龙县波日桥
波日桥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他指挥工人在峡谷深涧、江水湍急的雅砻江上风餐露宿几个月才完成。从侧面看,波日桥有着粗犷的圆弧桥墩,整齐美观的桥台,木榫完美契合的桥身,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实的“飞桥”,体现了神秘的雪域文化。最为称奇的是,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每一个结合部均用木楔连接,原始而实用。波日桥始建于600年前,无一钉一铁,迄今屹立不倒。2006年,波日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古桥 波日桥
图6 醴陵渌江桥(恩斯特·柏石曼,1906-09年)
需要提及,在南亚的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区,也存在有一些伸臂木梁桥。图7所示为不丹普纳卡堡(Punakha Dzong,建于17世纪)的伸臂木梁廊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伸臂木梁桥发展,应该与西藏者存在着密切关联。另外,结合年代和地域看,西南藏区的伸臂木梁桥建造技术,则有可能来自于西北地区。
图7 不丹 普纳卡堡桥
***本文整理自李亚东《悬臂梁桥百年兴衰》,霸陵桥部分摘自周俊、杨艳、陈宝春论文《中国古廊桥调查与研究》以及茅老著作等,在此对所有作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图片部分来自西南交大《悬臂梁桥百年兴衰》推送,其余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香港全年最全免费资料大全古桥委员会秉承茅老遗愿, 是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古桥文化保护以及古桥科普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的学术性和科普性公益平台, 愿为中国古桥遗产屹立于世界桥梁文化遗产之林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