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 杨古城
在昔日时代,桥的型制和数量与一个地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而桥的文化品位更应引起专家们的关注,现在称之为非物质文化。这其中可研究的项目至少有以下;如一,桥的选址,气象、水文、地质、风水、信仰、桥型、技术、艺术无不包含,在古代,建桥前都有长者、文士、桥匠、风水术士或高僧等参予。二,桥的建造,规格、材料、择日、请神、命名、对联、匾额、抱鼓及桥的附属堤坝、植树、亭楼、栏干、装饰、庙神、山神土地龙王等无不包罗。其三,敬桥和修护桥的民俗。随着历史的延续,桥的文化会积累更深更多。建桥不论今昔是慈善和功德之举,而“圆桥”、护桥又是敬桥之俗。在旧时民间以敬桥护桥为功德,故遗存不少老桥才保存至今。
老桥,曾经在城乡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起过交通和水利的物质功能,而还必须要关注精神文化。因此在现代社会的科技文明之中,老桥愈显其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枯竭性。这就更希望得到现存老桥所在地的更多政府工作人员、热心人士和广大的居民的呵护和善待。老桥何不是先人留给我们幸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守望、维护和弘扬,这才不愧于我们的后一辈。
浙东的圆桥,又称“开桥”。昔日民间不仅备三牲五礼祭拜山神土地、龙王水神,还备酒席谢宴建桥工匠,官府、名士、善人、显贵及四乡八村村民也无不为此讨吉利。如1936年,宁波灵桥建成开桥,万人参予“圆桥”,据说第一批走上新桥的是抱子携孙的民妇。1947年5月,奉化江口光德桥开桥,数千人过桥酿成伤40人,死14人的惨事。因此,浙东以万年桥、太平桥、万安桥为名的竟都有数十座之多。
曾经哺育和滋养一方水土的老桥,曾经见证一代又一代人的沧桑变迁,因此善待老桥,愈来愈成为社会共识。
作者简介:杨古城,男,1938.10月生,宁波市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近年出版《宁波百桥》、《宁波老桥》等.。宁波市四眼契街128弄13号103 号。电话0574-8788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