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规程
一、决赛分组:本次大赛参赛报名队伍共49支,分三组,分组与决赛参赛顺序均由抽签产生。大赛决赛阶段采用公开答辩形式,分组答辩。各答辩小组的答辩评委由5位专家组成,并且不得有来自同一高校的2位或2位以上专家在同一答辩小组担任评委。答辩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推荐的专家组成,成员15人。
二、决赛抽签:如因故无法按时参加抽签,会务组将代替其进行抽签,抽签结果一旦公布将无法更改。本次抽签活动为保证公正与公平,将全程录像,随机抽签。待所有参赛队伍抽签完毕后,结果汇总并公布。
三、决赛赛程:
时间地点安排 决赛共分三组,平行比赛,每组评委5人。
决赛阶段答辩形式 各参赛小组事先制作好幻灯片并准备好参赛作品参加答辩,总耗时18分钟,具体答辩要求如下:参赛小组代表准备作品(2分钟)、参赛小组代表向评委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点内容和创新之处(10分钟)、回答专家和评委的提问(6分钟)。
评审流程 每组由专家打分,工作人员汇总统计后,计算平均分,按分值高低进行组内排序。
评审组集中评议获奖名单 答辩结束后,全体到会的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集中评审会议,各组组长向大会汇报本组比赛情况、作品及建议的获奖名单。到会的评审委员会成员投票表决通过获奖作品名单。各级别奖项所得赞成票数占出席专家总数的2/3方可获奖,否则降低一级授奖。评审委员会根据各高校参赛队伍表现及参赛队伍数量,选出3个最佳组织奖单位,全部参赛单位按得票高低排序,排在前3名获得最佳组织奖。
作品展示收集 参赛队伍答辩完成后将作品摆放到组委会指定展示位置。
评审规则
1、进入决赛49个作品分3组同时进行决赛评审,每个作品评选总耗时18分钟。评审专家按评分标准从可行性、创新性、经济性、完成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等5方面对作品进行打分,按全部专家的平均分作为该作品的最终得分,并以此得分对本小组全部作品做出排序。
2、根据上述排序,第1名为一等奖候选人、2~3名为二等奖候选人、4~6名为三等奖候选人,其余为优胜奖候选人。当排序为第1、第3、第6作品有2个以上作品成绩完全相同时,需要本小组专家重新投票决定相同得分作品的获奖等级。根据比赛日程安排,各小组专家在12月9日下午18:00提交签名评分表后,请在赛场等待是否需要再次投票。
3、比赛现场要求专家手机关机,每位专家独立、背靠背打分,无议分,每组比赛的成绩,现场统计。
4、比赛现场对决赛答辩过程将全程录像,如遇到对答辩过程的投诉,可回放录像予以确认。
5、为保证决赛的公平、公正、公开,本届大赛设置仲裁调查委员会,将在决赛现场接受对参赛作品、答辩过程的投诉。
6、比赛现场展出49件作品,每件作品展板规格为宽2m、高0.8m,具体内容至少包括作品名称、参赛单位、参赛成员、指导教师、作品介绍等,可作为投诉依据。
7、决赛过程全程公开,欢迎各参赛小组全程旁听其他参赛小组进行答辩,但必须保持会场秩序,服从会场安排。
8、在报到当天,12月8日晚19:00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统一抽签,并有录像,如果参赛队伍迟到,则从由会务组人员代替抽取比赛顺序。
评分类别 |
评分内容 |
评分标准 |
可行性 (25分) |
桥梁方案比选充分,选型合理 |
0~10分 |
桥梁细部构造合理,尺寸得当 |
0~5分 |
|
施工建造方案合理,技术可行 |
0~10分 |
|
创新性 (15分) |
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设计中有合理性创新(注1) |
0~10分 |
美学与文化因素考虑得当 |
0~5分 |
|
经济性 (15分) |
建安费综合经济指标良好 |
0~10分 |
预算编制完整、合理 |
0~5分 |
|
完成度 (15分) |
设计文件编制完整、规范(注2) |
0~10分 |
桥梁模型制作准确、美观 |
0~5分 |
|
专业综合知识运用 (30分) |
基础数据收集、外业勘测充分 |
0~5分 |
结构分析与结构设计 |
0~10分 |
|
PPT文件与答辩表现 |
0~15分 |
注1:新技术包括BIM技术应用、大型分析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ANSYS、ABQUS等)。
注2: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计算内容、结构图纸、概预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