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等奖:诺羽桥
桥址: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普昌镇桥边村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5队
指导老师:何畏、强斌
参赛学生:陶灿、何苗、张钰涵、李春阳、李艾玥
作品介绍:
桥梁为1×50m简支提篮式钢拱桥,桥宽7m,U型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
本桥以木瓦片的栏杆呼应山鹰的羽翼,用扭转瓦片的手法赋予桥身动感,来模拟山鹰翱翔的雄姿。“诺·羽”是对桥梁形态的诠释,也是我们对大凉山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希望桥边村儿童能够像鹰一样勇于翻越大山,展翅翱翔。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在桥梁的联结下,他们终将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2、特等奖:兴安桥
桥址:内蒙兴安盟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五家户
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1队
指导老师:张连振
参赛学生:张大光、杨庆伟、苗志亮、王鑫琰、杨子熠
作品介绍:
桥梁为2×15m无风撑下承式钢桁架组合梁桥,桥宽9.5m,柱式墩台,扩大基础。主桁架采用三角形多腹杆桁架结构形式,利用三角形构造稳定的优势来克服取消横撑后的横向稳定问题。同时,桥面以上的桁架兼作为桥梁栏杆使用,一举两得。
桥梁主体采用钢桁架桥型,外观轻盈通透,线型优美舒缓,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建成之后可成为额尔格图镇额尔敦嘎查的地标性建筑。
3、特等奖:玉叶桥
桥址:内蒙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西河沿村
学校:清华大学1队
指导老师:邢沁妍、丁然
参赛学生:覃思中、康博睿、杨少博、柳昂、李奕辉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8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宽12m,其中2.4m为中间带,U型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
我们为桥梁取名为“玉叶桥”,其名字有四重含义:一是“玉叶”取自“玉米叶”中的“玉”“叶”二字,象征着当地人民农作物丰收的美好意愿;二是“玉叶”本身即为一种植物,素有“金枝玉叶”之称,形容花木枝叶美好,也表示出桥梁的优美形态如“金枝玉叶”一般;三是“玉叶”谐音“雨夜”,当地素来缺水,谐音“雨夜”也寓意风调雨顺,希望能为当地带来适时的气候和雨水;四是“玉叶”也喻云彩,“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1、一等奖:归乡桥
桥址: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连俊村
学校:北京建筑大学2队
指导老师:焦驰宇、乔宏
参赛学生:王寒冰、马辉、张思艺、覃希学、张云开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9m廊亭式、空腹式板拱桥,桥宽6.6m。
综合考虑嘉定地区著名的地标建筑——法华塔,该塔既是文化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象征,周边的建筑也充分体现着地区所独有的风格与底蕴,所以根据此处为灵感,以塔前的拱桥为基础,周边的特色建筑为设计,提取出独具美感的建筑形式。连廊的设计,为行人遮阳、挡雨,寓意着建造一座能够融入民间,让人感到安心、温暖的,同时又有自身特点的小桥。
2、一等奖:摘星桥
桥址: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普昌镇桥边村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1队
指导老师:强斌、何畏
参赛学生:杨勇、修乃越、叶子璇、宋雨萌、李琳
作品介绍:
桥梁为1×50m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宽5m。
作品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造物观,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大美无形、万象归一”的器物呈现,也是“无为”思想的物态传承,其魅力在于崇高、优美、飘逸、空灵。
3、一等奖:慈安桥
桥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
学校:河海大学1队
指导老师:雷笑、刘荣
参赛学生:张璟桓、薛小萌、何心仪、董子昂、古剑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3m波纹钢-混凝土组合坦拱桥,桥宽5m。
为了实现多变的设计和纤细的外观,并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团队决定采用坦拱造型,较大的弧度赋予桥梁浪漫的意象,同时减缓了桥梁两端高差,使车辆行人具有很好的可通过性,且使桥面与两端路面更加连贯。拱式桥有一种腾跃的动感,视觉感受愉悦。坦拱造型与半圆拱相比犹如“新月出云”,格外显得轻捷而富有力感。桥面高低形态协调,微微隆起的拱顶与两端反弯曲线组合如丝绸般轻盈柔美,纤柔的桥体与农村田园秀美的风光十分和谐。全桥立面自上而下虚实层次分明,桥身呈现实感,上部的栏杆呈现虚感,虚实结合,将视觉美感与安全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
4、一等奖:安善桥
桥址: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14社
学校:重庆交通大学1队
指导老师:钱骥、周水兴
参赛学生:杨涛、刘芋伶、徐瑶、贾慧敏、荚瑞馨
作品介绍:
桥梁为2×5m钢筋混凝土刚构桥,桥宽5.5m。
此方案命名为“安善桥”,“安”取自通安村,有安宁、祥和之意;“善”谐音“扇”,取荣昌特色——折扇为主要设计元素,“善”亦有上善若水之意,期望此桥能如水滋润万物一般为通安村的振兴“锦上添花”,成为该村旅游发展的标志之一。将安与善结合在一起,安善,有安吉安好之意。
5、一等奖:水竹桥
桥址: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县梅溪镇北溪村水井堡
学校:福州大学2队
指导老师:赵秋、杨艳
参赛学生:林铭毅、胡坤煊、蒋羽超、吴游冬、詹雪琳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8m装配式组合桁梁无缝桥。
本作品选择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最新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助力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设计结合钢材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以及重建、改建、拆除几乎不产生建筑垃圾,体现了保护环境的绿色宗旨。梁、台固结是为了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增强桥梁的抗水流冲刷能力。
1、二等奖:睆星桥
桥址:北京市密云区牛盆峪村
学校:北京建筑大学1队
指导老师:乔宏、王毅娟
参赛学生:戴祖豪、王辰羽、袁永沛、黄可欣、李咏琪
作品介绍:
桥梁为1×33m钢筋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桥宽7.5m。
加设由路面通往河道的螺旋楼梯,该楼梯的造型设计结合了“金牛饮水”的传说,从俯视角度来看楼梯像蜷缩着的牛尾。在螺旋楼梯对应的桥头两侧设观景平台。通过在观景平台设置绿植造型,观景平台与桥体相结合的俯视图呈现出“牛低头饮水”的形态,以表达当地关于“金牛饮水”的传说。桥面构造当中的人行道板铺装材料采用了北京建筑大学自主研发的路面发光材料,在美化当地夜景的同时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贡献力量。
2、二等奖:芳华桥
桥址:四川省甘洛县普昌镇桥边村
学校:北京交通大学1队
指导老师:杨丽辉
参赛学生:李启明、徐国珍、龚焕杰、杨春云、巩勋勋
作品介绍:
桥梁为2×30m贝雷片拼装连续梁桥,桥宽3.374m。
桥梁造型选自甘洛彝族磨儿秋,象征彝族人民的坚韧与拼搏。
3、二等奖:竹笙桥
桥址: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
学校:北京工业大学2队
指导老师:刘越、张帆
参赛学生:王睿鹏、李婧、孔德尚、张乐宸、王瑞
作品介绍:
桥梁为1×33.15m竹拱桥,桥宽1.5m。
桥体以编织作为母题,借鉴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的叠梁拱结构,在保证结构受力合理的同时保持生态美观。桥面的纹路根据坡度变化而变换密度,产生韵律,起到装饰且防滑的作用。栏杆根据高度变化镂空有所变化,中间稀疏而两端稠密,既保证安全又有助于泄洪。
4、二等奖:蝶彩桥
桥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明星村
学校:河海大学2队
指导老师:谢发祥、卢漫
参赛学生:晏彬淇、吕霖、李炳志、袁华青、张轲
作品介绍:
桥梁为2.61+8.12+2.61m钢筋混凝土中承式拱桥,桥宽8.4m。
蝶彩桥在造型选择源于本地文化,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挖掘,提炼出具有地方性和象征意义的设计元素,形成既能满足结构受力又能满足景观要求的桥梁,体现出桥梁力与美的结合。
5、二等奖:荣夏桥
桥址: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
学校:重庆交通大学2队
指导老师:高燕梅、魏晓
参赛学生:谭明利、胡瑜、杨添印、蒋升望、董乃乾
作品介绍:
桥梁为1×64m高强钢索应力带桥,桥宽3m。
“荣夏桥”,取义“春荣夏物茂”。桥梁以“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娟”的荣昌夏布为设计元素,并贯穿到桥梁主体及细部构造设计中,使整个桥梁似轻柔的夏布一样飘过清流河,悬挂在山间,并于山峦起伏、连绵不绝的环境特色融为一体,体现了夏布文化与荣昌人的智慧早已丝丝缠绕,并且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6、二等奖:轮回桥
桥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溧河铺镇周营村
学校:东南大学2队
指导老师:杨明
参赛学生:石珩、赵健凯、陈楚蓉、肖睿强
作品介绍:
桥梁为3×8.2m简支钢圆环腹梁桥,桥宽6.5m。
钢圆环腹梁是在蜂窝梁和桁腹式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梁结构。该结构采用空心钢圆环取代传统梁式结构的薄壁腹板结构,顶底板通过连接件与空心圆钢腹管连接形成整体。受力上主要依靠顶底板承受弯矩,钢圆环腹圈承受剪力。同时该结构加工迅速,工业制造和装配程度高,部件易于更换,施工简单,且具有一定美学效果。
7、二等奖:星之眼
桥址: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楠林村
学校:华南理工大学1队
指导老师:胡楠
参赛学生:陈熳、朱璐、尹祎玮、程文龙、熊波泉
作品介绍:
桥梁为3.7+3.8+3.8+3.7m张弦梁钢管拱桥,桥宽5.5m。
张弦梁-拱组合在视觉上形成“眼”的形状,采用青铜色涂料作装饰,像极了三星堆持续出土的铜人头像和青铜面具等文物形象。因此我们将该桥命名为“星之眼”,体现了三星堆镇的特色风貌和古蜀文明“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事实;同时,也寓意我们眼望三星堆,探索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带动地区繁荣发展。
8、二等奖:刘家拱桥
桥址: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
学校:清华大学2队
指导老师:李威、林佳瑞
参赛学生:冯捷讯、罗书宇、敖羽欣、俞欣汝
作品介绍:
桥梁为1×20m钢拱桥,桥宽6.5m。
在双桥方案中,原有的刘家拱桥是对失落的地方记忆的唤醒,而其老旧的桥面经过改造加固可以较好地完成行人通行问题,实现人车分流,成为村民散步的节点。而修建新桥,则提供了安全的便捷交通,作为车行桥,实现通安河两岸的车辆互通。
1、三等奖:达拉桥
桥址:四川省甘洛县普昌镇桥边村
学校:重庆大学1队
指导老师:涂熙、高永
参赛学生:蒋浩、刘彦麟、覃其馨、刘昱彤
作品介绍:
桥梁为1×45m高强钢索平拉索桥,桥宽2.6m。
双墩平拉索桥,通过钢索面连接两端,大大减少了主梁的高度,施工更简单,材料运输方便,后期维护简单。全桥具有一定的流线型结构,造型美观,体现彝族特色。栏杆图案采用了当地刺绣的基本图案,波浪的总体流线,交叉之后的图案是彝族刺绣中象征动物中的羊角,体现了当地村民对家中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祝愿。门头图案采用一种屋檐的做法,采用红色主色调,体现学生的朝气蓬勃,也是对当地学生今后发展的美好希望,同时整体造型采用了当地彝族建筑的屋檐造型,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村民的文化交融中。
2、三等奖:星昱桥
桥址: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楠林村
学校:西南交通大学2队
指导老师:张迅、夏嵩
参赛学生:李晴、李宵阳、严基、方培乂、徐洋洋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桥宽5.5m。
护栏外观设计融入三星堆文化,采用传统的中式雕刻设计,在护栏石柱上采用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符号,在护栏石板上刻着太阳神鸟金箔图案,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
3、三等奖:河洛一方
桥址:四川省甘洛县普昌镇桥边村
学校:北京工业大学1队
指导老师:刘越、李宁
参赛学生:孙克荻、任乐天、单言、刘羿彤、李雨佳
作品介绍:
桥梁为1×60m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应力带桥,桥宽2m+2m。
所谓河洛一方,“河”取自尼日河,“洛”取自甘洛,诗经有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桥身曲态即取自于此,正如美人那婀娜的身姿,以一种极具古典韵律的方式体现出“蜀地”天府之气息,与当地的风水人情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丝毫不显突兀之意。上方应力带形式的桥如甘洛县绵延起伏的山峦,下方略有平弯的拱桥宛如在山峦包围下的蜿蜒河流。精密算法之下,二者以网状结构辅以联系,纤细的连接,于山水之间,与磅礴气势相衬,更显轻盈美感。
4、三等奖:双流桥
桥址: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
学校:浙江大学1队
指导老师:李宾宾
参赛学生:彭辰杨、邱晗烨、高卓尔、施晨翰、王佩祥
作品介绍:
桥梁为23.5+30+23.5m连续钢混叠合梁桥,桥宽3.2m。
桥梁造型细长,姿态轻盈。预制拼装的建造方式施工简便,工期短,对周围环境以及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小。桥面的Glubam胶合板取自周围丰富的毛竹资源,总体奉行目前低碳建筑和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以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山茶花作为重庆的市花,在双流村当地分布广泛。在栏杆设计中,参差排布的棕色和杏色木材不断延伸向前,展现出开放的山茶花的形象,与河流两岸漫山遍野的山茶花交相辉映。
5、三等奖:翦彩桥
桥址: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王咀村
学校:浙江大学2队
指导老师:汪劲丰
参赛学生:苏文超、陈奕扬、朱怡江、仲夏、王强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4.4m展开式钢桁架拱桥,桥宽1.61m。
本桥最大特点是桁架虽各杆件长度不一,但可通过折叠、展开这一过程,将繁琐的杆件焊接拼装工作从施工现场转移到工厂。由于折叠后体型较小,可以用一般货车进行方便的运输。因结构轻盈,桥架施工全过程中涉及的机械极少,仅需数人即可完成施工。
6、三等奖:丹和桥
桥址:贵州省金沙县木孔乡底水村
学校:贵州大学3队
指导老师:厉佩佩、周理
参赛学生:梁璐、杨雯、王贵霞、邓何双、郭广
作品介绍:
桥梁为1×60m钢管桁架拱桥,桥宽6m。
“丹和桥”的名字也来源于此,“丹”,意为红色,因此桥梁的名称和红有了关联,特指“红军的赤诚丹心”,“和”指“中华人民一直以来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从小家来看,丹和又代表了贵州人民的性格特征,热情和善,与自然与人文有着亲密的联系。
7、三等奖:生长的树枝
桥址:福建省闽清县北溪村水井堡燕莲溪
学校:东南大学3队
指导老师:胡晓伦
参赛学生:张泽龙等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6m实腹无铰板拱桥,桥宽4.5m。
桥梁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难度小,可就地取材,耐久性好。曲线优美,树枝状护栏与村庄风貌相合。整体造型充满动态美感,生机勃勃。镂空设计增加了视觉上的通透性和空间感。
8、三等奖:丝路长安
桥址:长安大学渭水校区
学校:长安大学1队
指导老师:王峰
参赛学生:孟金虎、周之晗、祁瀚洋、李森、杜烨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4m简支钢箱梁,桥宽2.5m。
“丝路”之名,丝路是中华民族通往世界的第一条千年古道,传承着中国的文化脉络,而长安大学正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俯瞰之下,桥梁整体造型灵动,宛若一个“蝴蝶结”,与周围建筑相比极具张力,突出长安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的喜庆氛围。
9、三等奖:继远桥
桥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渭水校区
学校:长安大学2队
指导老师:陈峰
参赛学生:陈政豪、刘宇、高飞、苏岱松、师夫特
作品介绍:
桥梁为12+36+12m三跨连续钢-混凝土拱桥,桥宽4.8m。
“继远”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标记,是长安大学学子对历史光辉的虔诚学习,更是对精彩未来的无限畅想!平滑的流线、稳定的结构、开放的空间,“继远桥”用设计在传递一种时代精神。
10、三等奖:水井堡桥
桥址:福建省闽清县梅溪镇北溪村水井堡
学校:福州大学1队
指导老师:杨艳、赵秋
参赛学生:陈鹏、刘晨、吴晓晴、严正力、余宜冰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8m钢管混凝土编织拱桥,桥宽6m。
钢管混凝土编织拱桥因其独特的结构形式所带来的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因地制宜的特色文化,加之其快速施工的便利特点,具有深入的研究价值。以及近阶段钢管混凝土桥的普及,对该种桥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作进一步优化,具有强大的市场应用前景。优越的结构受力特征加之传统合理的编木结构形式以及经济的全寿命成本,不断优化桥梁结构,在将来一定会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建设。
11、三等奖:安歌桥
桥址:广西河池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
学校:广西大学2队
指导老师:柯璐、秦岭
参赛学生:赵鑫东、韩斌、覃庭毅、田浩、宁庆博
作品介绍:
桥梁为7+10+7=24m钢筋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桥宽6m。
蚂拐是壮族人民对青蛙的俗称,蚂拐节以图像形态,表达了稻作文明中青蛙崇拜的文化表征,蕴含着丰富的稻作文化内涵。壮族先民认为蚂拐是天上雷神的子女,具有呼风唤雨的功能,是专为人间降雨的神灵,因此受到膜拜。至今在壮族的民间仍流传着很多关于青蛙沟通天地神人和保佑五谷丰登的民间传说、歌谣和神话故事。桥梁栏杆采用蚂拐图腾就是为了突出当地的文化表征和内涵。
12、三等奖:松花渡桥
桥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张粉房村学校:清华大学3队
指导老师:邢沁妍、李威
参赛学生:程志刚、冯昊龙、李畯雯、顾燚、宁昆鹏
作品介绍:
桥梁为1×19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桥宽8.2m。
“松花渡桥”设计出发点源于对在地材料与场地特色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黑龙江五常林木、钢铁资源丰富,且木材为可再生资源,因此考虑使用混凝土结合钢、木材质的桥体设计。另一方面,民意乡周遭连天芳草、景色秀丽,在造型设计方面,决定使桥体以静默、谦逊的姿态融入造化自然中,并充分发挥木材的近人性质,营造温馨恬淡的乡野氛围。因此桥身栏杆与铺地的设计简约蕴藉,将起围护作用的栏杆与钢结构相结合,彰显结构美感。在此基础上,结合五常当地盛产稻米的风土,在钢结构栏杆细部设计中加入抽象化的稻穗元素,以其为灯效,结出年年岁岁饱满温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