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7月,茅以升在唐山路矿学堂毕业考试中荣获全校总成绩第一名,其中竟有一门功课考了120分。同年清华学堂向全国招收留学官费研究生,考生众多,考题甚难,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秋天,十九岁的茅以升乘“中华”号远洋轮从上海启程远渡重洋到达美国纽约。之后转乘火车来到美国东部大学城—绮色佳市。绮色佳市只有两万人口,居民从事的各行各业都是为康乃尔大学服务的。 
      康乃尔大学是个世界性学府,校内聚集着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茅以升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第一个来到这个学校注册报道的研究生。该校教授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从未听说过,须经考试方能注册。”出乎他们的意料,茅以升的考试成绩荣登榜首,为此,学校规定,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可以免试直接入学。
      日历翻了365页,茅以升第一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学校要留他当助教,向他展示一条晋升教授的道路。茅以升想:我来美国学习,不是为了当教授,而是要学好本领回国造桥。他谢绝了学校的聘请,到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在那里他学习绘图、设计、金工、木工、油工等全部造桥技术。在实践中他感到有进一步学习理论的必要。于是他又考入匹兹堡市卡利基工程学院桥梁系夜校学习。每天同时上两所大学,时间比金子还贵。
      他创造了人的智慧、毅力和精力极度发挥的奇迹。早晨4点钟,桌上的闹钟把它从梦中叫醒,赶忙吃完早饭,跑步去乘火车赶往桥梁公司。车上成了他学习外语的课堂。他嘴念、耳听、眼看、手写、心记,五个器官同时并用。至于嘈杂的叫喊声、车轮碰击铁轨的轰轰响声,已经对他完全失去了作用。
      工地休息的钟声响过,他放下锤子,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和钢笔,开始做夜校的功课。
      吃饭时,他不得不改变右手拿勺的习惯,改用左手拿勺,右手拿笔,随时记下想到的问题。他的头脑里终日闪动着桥梁、图纸、公式、定律、假设、试验,这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也有变幻无穷、扑朔迷离的抽象东西。
      夜晚,他经常起床将随时想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随手钉在墙上,整个房间挂满纸条像开展览会。
      1918年12月,茅以升各科学分已学满,下一步是写博士论文。因为欲得博士学位,先得学一门主科,两门副科。茅以升选桥梁为主科,高等数学为第一副科,城市建筑为第二副科,语言课则需两门外语,他攻下了英文、法文。
      经过半年的努力奋斗,他完成了洋洋30万言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到了当时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成为卡利基工学院第一位工学博士。之后,经美国著名科学家贾科贝教授的推荐,康乃尔大学授予茅以升“斐蒂士”金质奖章。
      有人问茅以升:“从硕士考取博士按规定需要两年时间,你只用了一年时间,‘秘诀’在什么地方?”
      茅以升说:“‘秘诀’在于我实习中上了夜校,我在夜校读完了博士学位的课程,省了一年时间。此外,就是艰苦奋斗。由于国内政局不稳,教育部停发海外留学生的经费,加之祖父病故,父亲失业,经济陷入困境。我又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勤工俭学,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学业。”
在美国留学期间,茅以升不单纯攻读学位,他还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充满爱国激情。1916年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时,就参加了我国最早的自然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1917年,茅以升又担任中国留美学生会副主席,并与罗英等人在美国成立中国工程学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春,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上英、美、日各国欺凌中国。茅以升闻讯后,代表留美学生会,执笔在报上发表了抗议,并于4月30日晚,在“卡利基音乐厅”举行“中国夜”宣传大会。茅以升作为大会主席发表演说,散发自己写的宣传小册子,会后表演节目。四天以后,国内发生“五四”运动。
      茅以升又亲自编写话剧《虹》,内容是号召人民紧密团结,支持我国斗争。剧本脱稿后,他又组织演出,举办了第二次“中国夜”大会,声援我国“五四”运动。但是,匹兹堡各大报纸都登载“中国夜”消息,引起轰动。
      1919年12月14日,三年的留学生活结束了。23岁的茅以升怀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赤子之情,急步登上开往中国的远洋轮船,决心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献给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