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曾珏
 

相见恨晚

     茅以升先生生于1916年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笔者192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相差8年,他实为我的学长。但因时间与空间的间隔,无从认识。1934年春,茅先生来杭州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长,我时任浙江省电话局长,正负责加工完成全省的长途电话。他和我在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先生处晤见后,一见如故。以后多次接触,交往渐密。我们友谊的深化,则缘于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的筹备。1935年夏,中国工程师学会决定翌年在杭州举行年会,推定茅以升为筹委会主委,笔者为筹委会总干事。因曾养甫调南京,任铁道部次长,所以一切事宜均由茅先生和我筹办,这次年会也包括中国科学社、矿冶工程师学会、水利工程师学会及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的活动。为节省时间与费用,由5团体联办而以中国工程师学会为主。为保证各项活动互相配合而不冲突,筹备工作暨繁且难,笔者与茅先生除保持电话联络外,每周至少面商一、二次。最后大会如期顺利举行,会议盛况空前,成果硕然,我与茅先生也因此段配合默契而交谊日厚。

     茅先生与我都喜欢科学地处理事务,以求效率。所以,“知行合一”是我俩时时互勉的话题。

 

桥工艰巨

     钱塘江大桥采取双层桥面,上层为汽车道,下层为火车道,供公路铁路并用,全长1453米,茅先生以此功绩堪称我国近代桥梁的看山祖师。因为钱塘江底土壤特殊,茅先生决定打桩,并用沉箱法,以作桥墩的底脚。于是工人和技术人员,须先在江底工作,规定工作时间,以免生命的危险,同时还须将工作情况不时报告岸上。茅先生的办公室设在六和塔旁,笔者层屡次去晤谈。正值他赶工紧要之时,他告诉我他要与江底的工作人员互通消息却很困难。我建议采用微博电话,因为只有微波电话能依直线发射,透过水面到江底,既通消息,设备又轻便。茅先生及时采用了微波电话,为桥墩工程的顺利完成发挥了作用。余作小诗纪其事:

长虹贯彻浙西东,

自建大桥第一宗。

海底沉箱艰巨甚,

微波传讯尽私衷。

 

忍痛炸桥

     茅先生造桥讲究科学管理,其用才、用材及与工程进度的配合,均能恰到好处。桥上钢料系选用英国道门朗钢厂制品,拉力特强,是铬铜合金钢,既节料又经用。在最为艰难亦最费时间的桥墩工程完成后,立即加紧架设钢梁。1937年9月26日,底层铁路桥建成通车,与沪杭铁路及浙赣铁路两头衔接。在抗战爆发后的危急关头,提前建成的钱塘江大桥即刻发挥军事作用,日夜不停地调运军队,运输军用物资,这不仅对桥梁工程质量是最好的考验,也是茅以升对祖国的巨大贡献。11月6日起,此桥上层的汽车道亦告完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此之前,浙江全省的长途电话网已完成,10个中心局之间均有直达干线;中心局下均有支线,通达全省75县乃至乡镇。笔者率全体员工紧张工作以确保前后方的联系。当时,我与茅先生有同样的责任,在御敌作战时必须维持路、电畅通至最后。

     因日军逼近,驻杭州各机关均过钱塘江大桥疏散,电话局亦决定迁金华,但杭州的自动电话尚须维持;茅先生的桥工处决迁兰溪,将最重要的设计图样安全移走。此时日军由金山卫登岸后,节节进逼杭州。茅先生与我一直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互相照应,真可算得患难之交。12月23日接到炸桥毁电命令,我们撤离过桥,不久,桥梁即由工兵炸毁,杭州市电话局亦同时破坏。这正是工程师为了民族利益无法避免的隐痛!

 

为国育才

     茅先生不仅在工程上成就杰出,还是卓越的教育家。他鼓励学生考老师,使学生兴趣提高,学业猛进。他任过多所高等院校的校(院)长及教授,对我国工程教育作了重大贡献。

     1938年初,钱塘江桥工处迁至湖南湘潭,适唐山工程学院亦撤至湘潭,即由茅先生兼任院长。先生高瞻远瞩,认为培育土木工程学生,必须有机会实习及训练,使成为实际设计及建筑的人才,以供战后建设之需。他即与交通部商设国营桥梁公司培训大学毕业生,为今后修复及新建桥梁作准备。公司在重庆成立,又茅先生担任总经理兼工程师。那时我正担任交通部邮电司司长,常相晤面,深谙其用心之良苦。果然,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春,钱江桥工处即返杭州,赶修大桥,茅先生培育的一批工程技术骨干发挥了作用。

 

名震寰宇

     1957年,武汉大桥建成,桥长1670米,上层公路下层铁路。1960年他率代表团赴瑞典,出席第六届国际桥梁会议,报告武汉大桥工程与技术,博得各国专家的尊敬。

     1979年6月茅先生率中国科协友好访问团访美,留美交大同学会设宴与纽约“全家福”餐馆欢迎他。1982年2月先生呗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0月由长女于美陪同来美接受此荣誉。我与内子特设宴接待畅晤,他很赞成我于1956年发起在台湾创设交大电子研究所,并逐渐扩充,于1978年成为台湾交通大学。他坚邀我回国观光,我答应他在上海交大九十周年时回国拜访他。

     1984年4月,吾偕内子昭华回国,在上海参加母校九十周年纪念大会后即飞北京。茅以升特遣他最小的女公子玉麟在机场迎接。因当晚另有同学欢迎会,我准备翌晨趋访茅先生。宴后回寓,岂知他老人家已亲率女儿玉麟及小外孙来看我们。他说想念这样许久,等不到明天。这种挚诚,实在可钦。他问我最近有什么研究,我说,正在注意日本高科技猛进的原由与可取的方法。他说他正注意科技普及的工作,并赠送了一本《茅以升文集》。在返美航程中细度文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真令人钦佩!

 

(作者系茅老挚友、电讯专家)